(一)物理
主題 | 次主題 | 學習內容 | 學習內容說明 | 參考節數 | ||
能量的形式、轉換及流動(B) | 能量的形式與轉換(Ba) | PBa-V-1 | 能量。 | 5.3.1
5.3.2
5.3.3 | 介紹太陽能與地球的能量來源,粒子與波都是能量的表徵,如相對論中質能互換公式,陽光照射將光的能量傳播。可以應用簡單的質能公式,介紹 以力學能的變化(動能與位能)為實例,簡介能量的形式可以轉換,作功與能(力學中動能與位能)的互換關係計算。 介紹(太陽光)能量儲存的方式與現今用的儲能裝置的方法和原理。人類使用能量,一部分作功,一部分最終變成熱消散。如燃燒,或是運動中摩擦現象,一部分用於作功,一部分轉換為熱。作功部分轉換成熱,但熱無法完全轉換為功。 | 5 |
PBa-V-2 | 力學能。 | 5.4.1
5.4.2
5.4.3
5.4.4 | 簡介功與力的關係式,包含推力、正向力與摩擦力作功等現象。 簡介位能,且以自由落體為例,計算地表重力作功與運動狀態的關係。與運動概念作連結,隱含能量守恆的概念。 說明彈力位能與力常數的關係,並輔以圓周運動的模型。說明力與位能的關係。 說明星體運動軌道與圓形軌道近似,同時介紹能量守恆定律,引進重力位能。 | |||
溫度與熱量(Bb) | PBb-V-1 | 溫度。 | 5.1.1
5.1.2 5.1.3 | 說明溫度的定義與量測之原則,並說明不同溫度,物質會有不同的型態,介紹溫度計工作原則。 介紹不同溫標,及簡單的轉換(可有簡單計算)。 介紹熱電偶溫度計、半導體溫度計等溫度計。 | 3 | |
PBb-V-2 | 熱。 | 5.2.1 5.2.2
5.2.3
5.2.4
5.2.5 | 介紹熱量單位的定義(卡、焦耳)。 討論不同物質雖質量相同,但比熱不同,可以用比熱來確認物質(有公式介紹)。 介紹自然界中,系統熱量傳輸的方向是由高溫流向低溫並向外作功,而人造的環境中,可以透過作功,將熱由低溫傳向高溫。 介紹熱傳播的方式,並介紹固體的(線)膨脹係數,對流現象,和熱輻射。 說明物質吸收熱量可以增溫,因為吸收熱量,使得溫度上升,且讓物質的型態會改變。以水為例說明三態變化、溫度和熱量的關係(可有計算公式)。 | |||
物質系統(E) | 自然界的尺度與單位(Ea) | PEa-V-1 | 物理量的測量與自然界的尺度。 | 1.2.1
1.2.2 | 說明SI制,並以日常生活中的實例說明古典物理所討論的尺度。 簡單說明近代物理中原子核、原子與分子的尺度,需提及奈米、埃、費米等單位。 | 0.5 |
力與運動(Eb) | PEb-V-1 | 運動分析。 | 2.1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 從生活中常見的運動,談到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物理意義,說明位置-時間、速度-時間關係圖之意義。簡要說明等加速度直線運動。以自由落體運動為例,介紹一維空間的等加速度運動。 位移與路徑長。 速度。 加速度。 位置-時間、速度-時間關係圖之意義。 自由落體運動。 生活中常見的運動。 | 4 | |
PEb-V-2 | 力的作用。 | 2.2.1
2.2.2 2.2.3
2.2.4 | 說明力的性質與種類。說明力對物體形變及運動狀態的影響。簡介牛頓三大運動定律。簡單的虎克定律計算。 說明圓周運動的向心力對運動狀態的影響。 舉出日常生活中的實例,說明牛頓三大運動定律。簡單的運動定律計算。 說明牛頓運動定律的計算及應用。 | |||
PEb-V-3 | 摩擦力。 | 2.4.1
2.4.2
| 能依據日常經驗及生活觀察,了解摩擦力之存在及其必要性。 介紹摩擦力,說明靜摩擦力與動摩擦力,以及影響摩擦力的因素,列舉一些日常生活所見的應用摩擦力實例。 示範實驗:摩擦力的觀察。 | |||
宇宙與天體(Ed) | PEd-V-1 | 古典物理學發展簡史-宇宙與天體。 | 1.1.1 | 說明牛頓集古典物理之大成及牛頓的質點觀念,並進而闡述光的粒子說。 | 1 | |
PEd-V-2 | 現代物理的發展-宇宙與天體。 | 6.1.5 | 哈伯定律及宇宙膨脹的理論。 | |||
自然界的現象與交互作用(K) | 波動、光及聲音(Ka) | PKa-V-1 | 波的現象。 | 4.1.1 4.1.2 | 以繩波說明波可以傳播能量,但不能傳送物質。 說明力學波是因物質的振動而產生,需靠介質才能傳播。並說明波的一般傳播方式有縱波和橫波。 | 6 |
PKa-V-2 | 聲音的發生與傳播。 | 4.2.1 4.2.2 | 說明聲音的發生與傳播。 介紹人耳可聽到的頻率範圍。 | |||
PKa-V-3 | 聲波的應用。 | 4.3.1 4.3.2 | 介紹回聲現象及其應用。 簡述都卜勒效應的觀念與應用,並與生活中發生現象結合。 | |||
PKa-V-4 | 光的反射及面鏡成像。 | 4.4.1 4.4.2 | 能闡釋光的反射定律及平面鏡的成像。 能細分面鏡及其成像特性,了解在生活中的應用。 | |||
PKa-V-5 | 光的折射及透鏡成像。 | 4.5.1 4.5.2 | 解釋光的折射現象。 介紹薄透鏡及其成像特性,了解在生活中的應用。 | |||
PKa-V-6 | 光與生活。 | 4.6.1
4.6.2 4.6.3 | 以稜鏡為例說明光的色散現象並介紹虹與霓的成因。 從光的三原色介紹物體的顏色。 介紹光的紅移與藍移現象。 | |||
萬有引力(Kb) | PKb-V-1 | 萬有引力。 | 2.3 | 說明萬有引力定律。解釋重量的來源。說明萬有引力提供衛星繞行星之圓周運動所需向心力。可以安排實作,學生實際了解橢圓軌道運動,重力需與距離平方成反比。 | 1 | |
電磁現象(Kc) | PKc-V-1 | 靜電與庫侖定律。 | 3.1.1
3.1.2 3.1.3
3.1.4 | 說明摩擦起電讓電荷移動,以致兩物質的電性相反。 介紹靜電感應的現象,推理感應起電的方法。 說明帶電體間之靜電力現象。並能運用簡單的庫侖公式。 示範實驗:范式起電機。 能舉例說明生活中的靜電現象。 | 6 | |
PKc-V-2 | 電流。 | 3.2.1 | 說明電流的定義,能知道電位差導致帶電體移動形成電流。 | |||
PKc-V-3 | 電流磁效應。 | 3.3.1 3.3.2
3.3.3
3.3.4 | 定性介紹磁力線的特性。 說明厄斯特的發現,並介紹安培右手定則,說明安培對載流直導線之磁場強度及方向的判斷原則。 說明長直導線、圓形線圈及螺線管通電流後所產生的磁場強度因素及方向的判斷方法。 說明載流導線附近之磁場的判斷原則,並論證其與一般磁鐵之一致性,並推理探究生活中的應用:如電磁鐵、電鈴。 | |||
PKc-V-4 | 電磁感應現象及應用。 | 3.4.1 3.4.2
3.4.3
3.4.4 3.4.5 | 能知道電與磁相生、不可分割的自然現象。 能了解法拉第電磁感應的實驗現象。 示範實驗:電磁感應。 能了解並運用冷次定律原理並藉以判斷感應電流之方向。 能以電磁感應現象說明生活中變壓器的工作原理。 能以電能及熱消耗的觀點說明電力輸送過程的變壓需求,論證升壓及降壓的安排。 | |||
PKc-V-5 | 電磁波。 | 3.5.1
3.5.2 | 能理解電場、磁場的交互感應與改變,形成所謂的電磁波,以波動的形式在空間中傳播。 能知道已知的電磁波譜中,各種不同波段的電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 |||
量子現象(Kd) | PKd-V-1 | 現代物理的發展-量子現象。 | 6.1.1 | 說明量子論的內容,説明能量的連續與不連續意義。可以E=nhν簡單解釋之。 | 1 | |
PKd-V-2 | 物理在生活中的應用-量子現象。 | 6.2.2 | 介紹量子現象對現代科技的影響。 | |||
基本交互作用(Ke) | PKe-V-1 | 現代物理的發展-基本交互作用。 | 6.1.4 | 之前章節已提過萬有引力及電磁力,此段再簡單介紹強力與弱力,說明四個基本力及統一力場的發展概況。 | 1 | |
科學、科技、社會及人文(M) | 科學、技術及社會的互動關係(Ma) | PMa-V-1 | 古典物理學發展簡史-科學、技術及社會的互動關係。 | 1.1.3 | 由古典物理學的發展來探討科學、技術對社會的影響。 | 1.5 |
PMa-V-2 | 現代物理的發展-科學、技術及社會的互動關係。 | 6.1.6 | 由現代物理的發展,說明科學的演進對現代科技及社會人文的影響。 | |||
PMa-V-3 | 物理在生活中的應用-科學、技術及社會的互動關係。 | 6.2.3 | 介紹現代科技的發展概況及其對社會的影響。 | |||
科學發展的歷史(Mb) | PMb-V-1 | 古典物理學發展簡史。 | 1.1.1 1.1.2 | 古典物理學的發展概述。 說明光的二元說,延伸到近代物理的波動與粒子的觀念,進而連結至近代物理。 | 1.5 | |
PMb-V-2 | 現代物理的發展。 | 6.1.1 6.1.2
6.1.3 | 現代物理的發展概述。 可以圓周運動的模型說明原理,並說明氫原子半徑及基態能量。 簡易解釋光電效應的原理,並說明其在生活中的應用,如太陽能電板等。 | |||
PMc-V-1 | 物理在生活中的應用。 | 6.2.1 | 介紹物理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如半導體、雷射、平面顯示器、超導體及奈米科技等(以圖表及示意圖簡釋原理,並說明現在發展概況)。 | 0.5 |
(二)化學
主題 | 次主題 | 學習內容 | 學習內容說明 | 參考節數 | ||
物質的組成與特性(A) | 物質組成與元素的週期性(Aa) | CAa-V-1 | 原子與分子(定比及倍比定律)。 | 1.1.1
1.1.2* | 拉瓦節提出物質最基本的組成是元素、質量守恆、道耳頓原子說、分子的概念。 定比定律及倍比定律。 | 7 |
CAa-V-2 | 原子量與分子量。 | 1.2 | 原子質量單位、原子量、分子量、莫耳與亞佛加厥數、莫耳質量。 | |||
CAa-V-3 | 原子結構。 | 1.3 | 拉塞福原子模型、原子與原子核的相對大小、原子核的組成與原子序、能階的概念。 | |||
CAa-V-4 | 原子中電子的排列。 | 1.4 | 原子序1~18元素之原子的電子排列、價殼層及價電子。 | |||
CAa-V-5 | 元素性質的規律。 | 1.5 | 原子的價電子與元素性質規律性的關係。 | |||
CAa-V-6 | 元素週期表。 | 1.6 | 週期表中元素的分類及週期性。 | |||
物質的形態、性質與分類(Ab) | CAb-V-2 | 物質的三相圖。 | 1.8 | 僅以水與二氧化碳的三相圖為例。 | ||
CAb-V-1 | 物質的分類。 | 1.7.1 | 純物質與混合物、元素與化合物。 | |||
能量的形式、轉換及流動(B) | 能量的形式與轉換(Ba) | CBa-V-1 |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 4.6 | 放熱反應與吸熱反應、化學反應熱、熱化學反應式。 | 1 |
CBa-V-2* | 實驗:化學反應熱。 | *4.7 | 實驗:化學反應熱 | |||
物質的結構與功能(C) | 物質的分離與鑑定(Ca) | CCa-V-1 | 物質的分離與鑑定(含實驗)。 | 1.7.2 | 過濾、層析、集氣法、蒸餾的條件與技能。 | 1 |
物質的結構與功能(Cb) | CCb-V-1 | 化學式。 | 2.1 | 化學式的意義、實驗式、分子式、示性式、結構式。 | 3 | |
CCb-V-2 | 物質化學式的鑑定。 | 2.2 | 有機化合物燃燒法。 | |||
CCb-V-3 | 物質的結構。 | 2.3 | 八隅體與路易斯結構以NaCl為例說明離子晶體的結構及其特性。 以H2O為例說明分子晶體的結構及其特性。 以金剛石與石墨為例說明共價網狀晶體的結構及其特性。 以電子海來說明金屬鍵的特性(離子鍵、共價鍵、金屬鍵、共價網狀固體,不涉及晶型的探討、晶格堆積、晶格形狀及晶體格子能及容積率的計算)。 | |||
CCb-V-4 | 分子模型介紹。 | 2.4 | 以簡單的化合物為範例,使用模型或3D立體結構作為建立圖像之輔助工具以認識分子結構,可參考的分子:二氧化碳、水、氨、甲烷、乙烷、乙醇等基本物質。 | 1 | ||
地球環境(F) | 組成地球的物質(Fa) | CFa-V-1 | 自然界中的物質循環。 | 3.1 | 介紹氮、氧、二氧化碳、水的循環。 | 2.5 |
CFa-V-2 | 水的性質及影響。 | 3.2.1 | 說明生活中與水有關的現象,進而說明水的性質,以及對生物的影響。 | |||
CFa-V-3 | 水質的淨化、純化與軟化。 | 3.2.2 | 介紹水質的淨化、純化與軟化。 | |||
CFa-V-4 | 海水中蘊藏的資源。 | 3.2.3 | 介紹海水中成分較多的物質,淡化海水方式。並將課程融入海洋教育議題。 | |||
CFa-V-5 | 空氣中所含的物質。 | 3.3.1 | 介紹空氣中所含的物質及特性。 | |||
CFa-V-6 | 土壤的形成、成分及應用。 | 3.4.1 | 介紹土壤的形成、成分及應用。 | |||
物質的反應、平衡及製造(J) | 物質反應規律(Ja) | CJa-V-1 | 化學反應式。 | 4.1 | 化學反應表示法、以觀察法平衡化學反應式。 | 6 |
CJa-V-2 | 化學計量。 | 4.2 | 化學反應中質量的關係、*限量試劑的概念。 | |||
水溶液中的變化(Jb) | CJb-V-1 | 水溶液與濃度。 | 4.3 | 溶液的種類與性質,飽和水溶液的定義(溶解度的定義)、體積莫耳濃度的定義與應用(教師可複習重量百分率濃度%、百萬分點濃度ppm)。 | ||
氧化與還原反應(Jc) | CJc-V-1 | 氧化與還原反應。 | 4.4 | 氧化還原的概念、常見的氧化劑與還原劑及其應用。 | ||
酸鹼反應(Jd) | CJd-V-1 | 酸鹼反應。 | 4.5 | 電解質與非電解質、水的解離與pH值、阿瑞尼斯酸鹼定義、強酸與強鹼的中和反應、酸鹼指示劑。 | ||
科學、科技、社會及人文(M) | 科學、技術及社會的互動關係(Ma) | CMa-V-1* | 科學、技術及社會的互動關係。 | *教師可依學生程度、授課時間及各職類學科需求再補充: 高科技產業:(1)半導體產業:晶圓切割、製作及封裝測試(2)影像顯示產業。 高分子化學與石化工業:上、中、下游工業。 生物科技產業:醫療器材、製藥、應用生技等產業,化妝品業,健康食品。 先進科技發展:仿生學。 | 5 | |
科學發展的歷史(Mb) | CMb-V-1* | 化學發展簡史。 | *近十年諾貝爾化學得主的研究、貢獻與應用。 近代化學史將於說明物質的組成與原子構造時融入課程教授。 | |||
科學在生活中的應用(Mc) | CMc-V-1 | 食品與化學。 | 5.1
5.1.1 5.1.2 | 了解單醣、雙醣、多醣的分類,糖類的氧化反應,人工甜味(代糖)。 了解胺基酸的結構、蛋白質特性、酵素。 了解油脂(三酸甘油酯)的基本組成及性質。 有關食品安全的知識與概念,教師應藉由時事融入課程。 | ||
CMc-V-2 | 衣料與高分子化學。 | 5.2.1 | 了解天然纖維(動物性:、絲;植物性:棉、麻)和人造纖維(再生:醋酸纖維、縲縈;合成纖維:尼龍、達克綸、奧綸)的組成和特性。 | |||
CMc-V-3 | 肥皂與清潔劑。 | 5.2.2 | 肥皂與清潔劑所涉及的化學成份及去汙原理與其環境的影響。 | |||
CMc-V-4 | 高分子材料與化學:塑膠。 | 5.3.1 | 塑膠:成、縮合的聚合,熱固性及熱塑性,簡介PE、PP、PS、PVC、聚甲基丙稀酸甲酯、寶特瓶、聚四氟乙烯,三聚氰胺及尿素甲醛樹酯。 | |||
CMc-V-5 | 實驗:鼻涕蟲。 | 5.3.1.1 | 實驗:鼻涕蟲。 | |||
CMc-V-6 | 陶瓷磚瓦和玻璃。 | 5.3.2 | 陶瓷磚瓦和玻璃的成分、性質與應用。 | |||
CMc-V-7 | 奈米材料、先進材料。 | 5.3.3 | 介紹奈米材料:以奈米碳管和二氧化鈦顆粒為例,先進材料如液晶、導電聚乙炔。教師可依學生程度再補充金屬材料、色料…等。 有關塑化劑或工業毒化物之安全與概念的知識,教師應藉由時事融入課程。 | |||
CMc-V-8 | 藥物與化學。 | 5.4 | 藥物化學:酸劑(胃藥)、消炎藥、止痛藥、毒品(認識香菸、大麻、安非他命、嗎啡及海洛因)。 有關藥物安全的知識與概念,教師應藉由時事融入課程。 | |||
天然災害與防治(Md) | CMd-V-1* | 天然災害與防治。 | *天然災害與防治(教師可安排參訪或影帶教學)。 | 1.5 | ||
環境汙染與防治(Me) | CMe-V-1 | 水汙染與防治。 | 3.2.4 | 介紹水汙染與防治,課程融入海洋教育議題。 | ||
CMe-V-2 | 大氣汙染與防治。 | 3.3.2 | 介紹大氣汙染與防治。 | |||
CMe-V-3 | 土壤汙染與防治。 | 3.4.2 | 介紹土壤汙染及防治。 | |||
資源與永續發展(N) | 永續發展與資源的利用(Na) | CNa-V-1* | 綠色化學(化工)與環境及永續發展(含資源的保育、利用與再利用)。 | *說明碳足跡的概念,永續發展,綠色化學,原子使用效率反應(工業)。 有關世界各國資源保育與再利用的新知與概念(環境倫理),教師應藉由時事融入課程。 | 4 | |
氣候變遷之影響與調適(Nb) | CNb-V-1* | 氣候變遷之影響與調適。 | *教師可依學生程度補充說明:災害、維生基礎設施、水資源、土地使用、海岸、能源供給及產業、農業生產及生物多樣性、健康等八大領域(教師可安排參訪或影帶教學)。 | |||
能源的開發與利用(Nc) | CNc-V-1 |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 | 6.1.1 | 簡介煤、石油、天然氣的組成與應用。 | ||
CNc-V-2 | 石油分餾及其主要產物。 | 6.1.2 | 石油分餾及其主要產物的用途。 | |||
CNc-V-3 | 烴的燃燒與汽油辛烷值。 | 6.1.3 | 比較熱值(煤、汽油、柴油、天然氣、液化石油氣、氫氣),說明震爆、無鉛汽油(92、95、98)與辛烷值。 | |||
CNc-V-4 | 化學電池原理。 | 6.2.1 | 簡介化學電池原理。 | |||
CNc-V-5 | 常見的電池。 | 6.2.2 | 乾電池、鹼性電池、鉛蓄電池、鋰電池、燃料電池等之性質及廢棄問題(僅以電池結構示意圖說明各化學電池之簡單原理不涉及半反應式)。 | |||
CNc-V-6 | 實驗:化學電池。 | 6.2.3 | 簡易化學電池組。 | |||
CNc-V-7 | 替代能源。 | 6.3.1 | 介紹替代能源:太陽能、風力、水力、地熱、海洋能、生質能、核能等。 | |||
CNc-V-8 | 簡介臺灣的再生能源及附近海域能源的蘊藏與開發。 | 6.3.2 | 臺灣附近海域能源的蘊藏與開發:可燃冰。 有關世界各國能源開發的新知與概念,教師應藉由時事融入課程。 |
(三)生物
主題 | 次主題 | 學習內容 | 學習內容說明 | 參考節數 | ||
能量的形式、轉換及流動(B) | 生物體內的能量與代謝(Bc) | BBc-V-1 | 細胞與能量。 | 1.3.1 1.3.2 1.3.3 1.3.4 | 說明ATP分子組成及提供化學能的模式功能。 說明生命世界中能量的取得與轉換。 介紹光合作用的過程。 介紹呼吸作用的過程。 | 2 |
生物體的構造與功能(D) | 細胞的構造與功能(Da) | BDa-V-1 | 細胞的構造與功能。 | 1.1.1 1.1.2
1.1.3 1.1.4 1.1.5 | 說明細胞發現的過程與細胞學說的發展歷程。 說明細胞的大小與不同形態的細胞具有不同的功能。 說明原核細胞與真核細胞的差別。 介紹細胞內的胞器及其構造。 比較動植物細胞的差異。 | 3 |
BDa-V-2 | 細胞週期。 | 1.2 1.2.1
1.2.2
1.2.3 | 介紹細胞週期包括間期和細胞分裂期。 介紹細胞分裂包括細胞質分裂和細胞核分裂,細胞核分裂可分為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兩類型。 介紹有絲分裂的過程染色體會變化(不區分前、中、後、末期)。 介紹人體生殖細胞形成配子的過程,須經過減數分裂,染色體數目會減半。 | 2 | ||
BDa-V-3 | 探究活動:細胞的觀察。 | 1.4.1
1.4.2
1.4.3 | 以適當的方法如折撕法、壓片法、抹片法和徒手切片等,製作水埋玻片標本。 正確操作顯微鏡觀察不同的細胞,並正確描繪細胞形態和基本構造。 以顯微測微尺測量細胞的大小。 | 2 | ||
BDa-V-4 | 探究活動:細胞分裂的觀察。 | 1.4.4 | 正確操作顯微鏡觀察細胞分裂。 | 2 | ||
演化與延續(G) | 生殖與遺傳(Ga) | BGa-V-1 | 遺傳法則。 | 2.1.1 2.1.2
2.1.3
2.1.4
2.1.5 | 介紹孟德爾如何根據實驗推論出遺傳法則。 探討受精時一對基因的重組過程,暨計算子代基因型的機率。 介紹孟德爾遺傳法則的延伸,包括:中間型遺傳、多基因遺傳(不得涉及計算)、ABO血型的遺傳。 探討人類性別決定的過程,以了解人類性別的遺傳方式。 探討紅綠色盲的遺傳方式,以了解性聯遺傳。 | 5 |
BGa-V-2 | 遺傳的分子基礎。 | 2.2.1 2.2.2 | 簡介DNA的構造與功能。 簡介分子遺傳學的中心法則。 | 2 | ||
BGa-V-3 | 突變。 | 2.3.1 | 了解基因會突變的現象。 | 1 | ||
BGa-V-4 | 探究活動:DNA的粗萃取。 | 2.5.2 | 了解DNA粗萃取的方法。 | 2 | ||
演化(Gb) | BGb-V-1 | 生命的起源。 | 3.1.1 3.1.2 3.1.3 | 介紹無生源說與生源說對生命起源的辨證歷程。 以米勒的實驗探討化學演化。 介紹細胞的起源。 | 2 | |
BGb-V-2 | 生物的演化。 | 3.2.1
3.2.2 | 介紹營養方式的演化,包括由異營生物到自營生物和由無氧呼吸到有氧呼吸。 介紹真核細胞的演化,包括由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和由單細胞到多細胞。 | 1 | ||
BGb-V-3 | 達爾文的生物演化理論。 | 3.3.1 3.3.2 3.3.3 | 探討演化概念的形成與發展。 簡介共同祖先的概念與演化理論的關係。 簡介天擇與演化。 | 2 | ||
生物多樣性(Gc) | BGc-V-1 | 生物多樣性。 | 3.4.1 3.4.2 | 介紹生物多樣性的意義及概念。 說明生物多樣性的功能與保育。 | 1 | |
BGc-V-2 | 探究活動:探討黑蛾白蛾的比例會隨著環境變化而變動。 | 3.5.1 | 討論黑蛾白蛾的比例會隨著環境變化而變動。 | 1 | ||
BGc-V-3 | 探究活動:校園生物多樣性的觀察。 | 3.5.2 | 建議讓學生觀察記錄校園生物形態。 | 2 | ||
科學、科技、社會及人文(M) | 科學、技術及社會的互動關係(Ma) | BMa-V-1 | 遺傳工程。 | 2.4.1 2.4.2 | 介紹遺傳工程的基本概念。 介紹基因轉殖細菌產製胰島素等例子。 | 1 |
BMa-V-2 | 探究活動:探討基改生物和基改食品的安全性。 | 2.5.1 | 討論基因改造生物的應用和基改食品的安全性。 | 1 |
(四)地球科學
主題 |
次主題 | 學習內容 | 學習內容說明 | 參考節數 | |||
物質系統(E) | 宇宙與天體(Ed) | EEd-V-1 | 地球的太空環境。 | 5.1.1 5.1.2 5.1.3 | 說明地球以外的太空環境概況。 介紹太陽系內的天體成員。 說明地球在太陽系中利於生命存在的原因。 | 1 |
地球環境(F) | 組成地球的物質(Fa) | EFa-V-1 | 大氣的結構。 | 2.1 | 說明大氣層氣溫與氣壓的分布特性。 | 1 |
EFa-V-2 | 海洋的結構。 | 2.2 | 介紹海水中的鹽度及海水溫度的分布特性。 | 1 | ||
EFa-V-3 | 固體地球的結構。 | 2.3.1
2.3.2 | 說明固體地球由不同種類的岩石組成,岩石由礦物所組成。 說明固體地球內部有層層結構。 【活動】:探討岩石與礦物的性質。 | 2.5 | ||
地球與太空(Fb) | EFb-V-1 | 觀察星空。 | 5.2.1 5.2.2 5.2.3 5.2.4
5.3.1 | 說明星座的意義。 解釋亮度與光度的意義。 說明恆星的顏色與其表面溫度有關。 介紹浩瀚的宇宙中除了太陽系之外,還有星雲、星團、星系等。 說明星空具有周日與周年的規律性變化。 | 2 | |
地球的歷史(H) | 地球的起源與演變(Ha) | EHa-V-1 | 地球的起源與演變。 | 1.2.1 1.2.2 | 說明地球是隨太陽系的形成而來。 解釋大氣與海洋的起源與演變。 | 1 |
地層與化石(Hb) | EHb-V-1 | 地球歷史與生命發展。 | 1.1.1 1.1.2 | 介紹研究地球歷史的方法。 引導體會科學探索的樂趣。 | 2 | |
變動的地球(I) | 地表與地殼的變動(Ia) | EIa-V-1 | 火山帶與地震帶。 | 3.1 | 介紹火山或地震在某些地帶常發生。 | 1 |
EIa-V-2 | 板塊運動。 | 3.2.1 3.2.2 | 解釋板塊的基本概念及其與地殼變動的關係。 說明台灣的地殼變動是因為台灣位在板塊邊界上。 | 1.5 | ||
天氣與氣候變化(Ib) | EIb-V-1 | 大氣的變化。 | 4.1.1 4.1.2 | 解釋蒸發與凝結以及雲霧形成的過程。 說明高、低氣壓系統與風以及天氣變化的關係。 【活動】:探討相對溼度與露點溫度的意義。 | 2.5 | |
海水的運動(Ic) | EIc-V-1 | 海水的運動。 | 4.2.1 4.2.2 4.2.3 | 介紹洋流的成因、性質及其對環境的影響。 說明波浪的特性。 說明潮汐的成因與週期,以及其對海岸環境的影響。 | 2 | |
EIc-V-2 | 波浪與海岸地形。 | 4.3.1 4.3.2 4.3.3 | 介紹波浪在近岸處破碎後形成沿岸流。 說明沿岸流是造成海岸侵蝕與堆積的重要因素。 說明台灣海岸曾因人為與自然因素而變遷。 | 1 | ||
晝夜與季節(Id) | EId-V-1 | 晝夜與季節的變化。 | 5.3.2 | 說明地球的晝夜與季節現象。 【活動】:探討星座盤的基本原理及操作方式。 | 2.5 | |
科學、科技、社會及人文(M) | 天然災害與防治(Md) | EMd-V-1 | 颱風。 | 6.1.1 6.1.2 | 說明颱風的結構與侵台時的風雨變化。 介紹侵台颱風路徑及其可能造成的災害。 | 2 |
EMd-V-2 | 洪水。 | 6.2 | 說明造成水災的原因,以及水災對環境的影響。 | 1 | ||
EMd-V-3 | 地震。 | 7.1.1 7.1.2 | 說明地震的發生主要與斷層活動有關。 介紹台灣歷年來的地震曾造成重大災害。 【活動】:探討判斷震央位置的方法。 | 2.5 | ||
EMd-V-4 | 山崩與土石流。 | 7.2 | 說明山崩、土石流和地質環境、天候有關。 | 1 | ||
資源與永續發展(N) | 永續發展與資源的利用(Na) | ENa-V-1 | 人與環境互相依存。 | 9.1.1 | 解釋人類生活脫離不了地球現有的環境。 | 0.5 |
ENa-V-2 | 永續發展的理念。 | 9.1.2 9.2 | 說明人類活動已對環境產生衝擊。 說明善用資源,可減緩對地球環境的影響,有利永續發展。 | 0.5 | ||
氣候變遷之影響與調適(Nb) | ENb-V-1 | 地球歷史的氣候變遷。 | 8.1.1 8.1.2 | 介紹地球歷史上長短期冷暖交替的氣候變化。 說明冰期與間冰期海平面的升降及其影響。 | 1.5 | |
ENb-V-2 | 短期氣候變化。 | 8.2 | 說明短期氣候變化的特性,解釋聖嬰現象與短期氣候變化的關聯。 | 1 | ||
ENb-V-3 | 全球暖化。 | 8.3 | 解釋近期全球平均氣溫持續上升的變化與可能的影響。 | 1 |